为增强同学们对海南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大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2018年5月21-24日,我院2017级人文地理专业开展了环岛实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潘志新、任舫、熊一颖三位老师带队,师生共计76人参与。
本次环岛实习实践活动是我院自去年建院以来第一次专业实习,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发前一天,王琳院长和王永强副院长特意召开行前动员会,就实习活动的相关事项给同学们做介绍和说明,勉励大家在确保旅行安全的前提下,珍惜实习机会,细心观察、学以致用。
王琳院长在行前动员会给同学们做指示
王永强副院长在行前动员会发言
5月21日上午,同学们首先来到海口市东部的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在三位带队老师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东寨港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湿地,并且实地认识了红树林形成的特殊自然条件,及其对保护海岸带,塑造独特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结束了第一站在东寨港的考察后,当天下午同学们乘车来到文昌铜鼓岭景区进行考察。铜鼓岭是海南琼北地区唯一的花岗岩山地,老师们现场给大家讲解介绍了海南琼北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岩浆岩的形成和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还有岬角和海湾等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等,帮助同学们增强了对琼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现象的理解。接着,大家又前往文昌清澜港附近的东郊椰林进行考察。东郊椰林是改革开放后海南开发的第一个旅游景区,曾是海南热带海岛风光的名片,但2012年的人工填海造岛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海岸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不可逆破坏,原来的椰风海韵、游人如织的景象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冷冷清清。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人工填海造地对海岸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大家对东郊椰林遭到破坏无不深感痛惜。
潘志新老师在现场给同学们讲解红树林的形成和生态功能
在铜鼓岭山顶俯瞰山脚的岬角和海湾
任舫老师在铜鼓岭给同学们讲解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
全体师生在铜鼓岭山顶合影
全体师生在东郊椰林人工填海工地前合影
5月22日考察第二天,同学们辗转来到琼海市白石岭景区进行考察。这里是海南岛唯一的丹霞地貌区,大家不顾酷暑和山路险阻,历时两个小时登顶。登山过程中,老师不时停下来给大家做现场讲解,向同学们介绍白石岭丹霞地貌的特征、岩石特性、地貌发育过程、岩石风化过程等。登顶后,同学们登高望远,眺望山脚下美丽的万泉河蜿蜒而过,并在山顶合影留念。白石岭的考察结束后,当天下午同学们前往万宁日月湾和兴隆热带植物园进行考察。在日月湾,同学们再次见证了违规人工填海开发房地产对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兴隆热带植物园,大家则认识了咖啡、胡椒、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见血封喉等稀有的热带植物,进一步增强了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了解。
潘志新老师在白石岭给同学们讲解红色砾岩特征和形成过程
任舫老师在白石岭给同学们讲解丹霞地貌成因
部分师生在白石岭山顶合影
远眺日月湾的人工填海房地产工地
全体师生在日月湾合影
5月23日考察第三天上午,大家来到万宁和陵水交界的分界洲岛进行考察。潘老师给大家现场介绍了分界洲岛和牛岭在海南岛的重要地理分界作用,使大家认识到地形对降雨、地域文化差异等自然和人文环境均具有重要影响。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在岛上尽情地领略海岛风光,感悟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下午,同学们来到三亚亚龙湾进行考察。亚龙湾是海南休闲度假旅游的典型代表,也是海南的第一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在老师们的现场讲解下,同学们对亚龙湾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花岗岩海岸景观,以及旅游发展现状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潘志新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分界洲岛的形成原因及其地理分界意义
全体师生在分界洲岛合影
5月24日考察第四天,同学们来到本次环岛实习的最后一站——乐东县的莺歌海盐场进行考察。抵达莺歌海盐场后,盐场的王经理受邀给大家做讲解员。他向大家介绍了莺歌海盐场的发展历程,以及晒盐的主要工艺流程等。接着,潘老师和任老师结合课程专业知识给大家介绍了莺歌海盐场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同时介绍了国内其它盐场的相关情况,加深了大家对这一特殊地理景观的认识。在莺歌海盐场的考察持续到中午才结束,当天下午所有师生乘车返回海口,结束了此次环岛实习。
莺歌海的晒盐场和盐山
莺歌海盐场的王经理向同学们做现场介绍
任舫老师在给同学们做专业知识讲解
全体师生在莺歌海盐场合影留念
课外实习实践活动是我院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此次环岛实习不仅让同学们加深了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认知,同时还领略到了海南绚丽的海岛风光,增强了对海南岛省情的了解,为接下来进一步的专业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跋山涉水,同吃同住,增强了大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增进了师生情谊,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条件。